一、項目背景
2019年7月1日,應急管理部、教育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切實加強出租屋及三小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對于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傷火災事故要堅決預防和遏制。
2019年12月28日,公安部緊急下發《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都要求電動車應在建筑外部的獨立區域集中停放、充電;嚴禁在住宅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門洞口)、樓層樓道、電梯前室等部位停放、充電。據國家安委會統計,從2016年至2019年,全國累計發生由充電引發的電動車火災一萬余起,造成233人死亡。公安部消防局統計,每三起重大火災中就有一起是電動自行車引發的。
電動車已成為大家日常出行主要交通工具,市民該如何做好安全防范,大限度減少火災發生,保護自身安全。消防部門統計,電動車火災傷亡事故一般發生在晚上充電時,大部分原因是電池故障引起,其次是線路短路和動力線路故障。去年12月28日,公安部緊急下發《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都要求電動車應在建筑外部的獨立區域集中停放、充電;嚴禁在住宅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門洞口)、樓層樓道、電梯前室等部位停放、充電。
很多市民習慣將電動車停放在住宅樓樓道、樓梯間等公共區域充電。有的車主為了圖方便,下了班就在樓道內充電,到第二天上班才切斷電源,充電時間經常超過12小時。但是因為缺乏可操作性,公安部嚴令禁止的充電行為依舊存在。很多整晚充電的車主對于可能造成的火災隱患,不以為然,覺得那些火災都發生在別人身上。也有人覺得在小區里設置的集中充電的地方,不方便,沒必要。小區內電動車三亂問題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其后果非常嚴重,必須從源頭上進行科學管控。
二、項目目標
通過社區電動自行車統一排查和報備活動,通過智能化技術防控有效降低小區住宅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存在的安全隱患,減少因為充電導致的火災事故造成人員死亡和財產損失。
三、項目實施方案

當電動車或電動車電池進入樓棟入口時,樓道內RFID信號采集器收到電動車RFID標簽信號后,自動將報警信息傳遞給4G視頻報警主機,4G視頻報警主機立即啟動聲光和語音報警“電動車禁止入戶,請迅速推離”,前端攝像機自動開啟錄像模式,同時物業接警中心收到警情信息后,電腦接警軟件將自動彈出現場視頻進行遠程確認,電腦軟件將自動保存電動車入戶視頻,而且電腦軟件會自動彈出入戶電動車業主信息(姓名電話和地址等信息),如果電動車繼續上樓,保安人員可以通過電腦麥克風進行遠程喊話制止,可以通知附近保安處理!
為了消除小區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而產生的消防安全隱患,可對小區內的電動自行車安裝2.4G RFID電子標簽進行技術防范。主要內容包括在樓道處安裝2.4G遠距離全向有源讀寫器,為小區內電動自行車安裝2.4G RFID電子標簽。
預防電動自行車入戶項目專業檢測內容:
1、在樓道處安裝2.4G遠距離全向有源讀寫器若干套;
2、為所有電動自行車安裝2.4G RFID電子標簽;
3、安裝32G SD卡WIFI報警主機、4G語音告警主機、語音播放警號若干套;
4、預防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火災安全展板宣傳活動。
四、項目達成情況
通過安裝社區電動自行車電池上安裝2.4G RFID電子標簽,起到電動車管理及定位、車輛自動識別,最終達到預防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的目的,有效降低社區電動自行車因違規入戶充電造成的火災事故等安全隱患。
1、解決電動車從小區入口進入小區不停車自動開門系統;
2、通過4G網絡信號傳輸,安裝簡單方便;
3、報警自動中心視頻聯動解決誤報問題;
4、報警中心自動彈出電動車車主信息,方便及時處理;
5、報警自動錄相存儲,保留證據。
五、預期成效
本項目實施后,通過專業的技術防控手段,可徹底杜絕電動車入戶不安全行為的發生,有效避免電動車充電引發火災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居民人身財產安全。
1. 為三小場所以及出租屋電動車違規入戶情況進行全面技術防控,對小區電動車出入進行規范化智能化管理,降低因電動車入戶充電等原因造成的火災事件;
2. 該項目可以實時檢測記錄電動車入戶情況,及時處理和報警,并通過智能化管理對違規行為進行制止和備案存檔,助力智慧小區系統的建設,花小錢辦大事;
3.普及電動車安全常識,助力社區在管理三小場所以及出租屋的服務水平以及推進智慧社區建設。